2023.11.14 从东到西

2023-11-14 | From 日常 series.

从九月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,两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,可是事情再多也抵不住时间过得飞快,一眨眼都立冬了,虽然也不至于太冷。

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离家出走,从东边到西边,从南京到西安,百度告诉我全程是一千千米的距离,实际的体验也不过是五六个小时的B站时间。本来以为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,一个是南方城市,一个是北方城市,一个是沿海城市,一个是内陆城市,结果发现对于一个过客而言,其实在哪里都没什么区别。

因为这里是别人生活的地方,不是你的。

往学校里一钻,城市更是和我没什么关系了。


其实小时候就没打算离开过老家,感觉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已经够了。没什么压力感,周围也都是老年人,节奏最快的地方就是广场上玩的那群小孩。现在长大了才发现生活中要背负的东西其实很多,想在干什么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,别人其实早已经把路线给你规划好了,你只要稀里糊涂的跟着走就行了。

就好比你会去哪个食堂吃饭其实取决于你宿舍的位置,你会去参加什么活动也是别人先通知你,然后你才知道报名都快结束了。都说宇宙是熵增的,现实却是越来越闭塞。

我家节奏最快的

我家节奏最快的

学校里节奏最快的

学校里节奏最快的


来到西安的感受就是这里很像沙漠,那种一望无际的差不多感。楼房好像在互相模仿,道路也在互相模仿,大家像是同一个模具中诞生的产品,又在生活中染成了同样的颜色。不过这些都是外观上的感受,内核实际上是感受不到的,正如我前面所说的,我也就是个过客。

后来一点就是旅店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,也是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夜景。医院的人们和外界的人们是很不一样的,大家都不苟言笑,到也不会悲伤,只是没什么表情,以至于我坐地铁的时候都有些不适应,原来还可以穿汉服,也可以有说有笑的。

再后来就没有然后了,我从这次旅行中收获的只有一条:兵马俑真没啥看的。

什么,在想我的事?

什么,在想我的事?


其实还是有点然后的,生活渐渐回到了最初的模样。虽然是全新的学校,呆上两三天就能差不多摸清了,外观虽然漂亮了一些,但内在还是差不多的。唯一不同的是我的身份变了, 可能这就已经决定了我可能不会有什么归属感。事实也是这样,大部分的课我曾经抱有过期待,听了之后却感觉也不过是这样了。社团招新也和我没什么关系,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起床抬腿,拖鞋上床,根本感觉不出来自己是在上学,还是在工地搬砖。

加了一个研究生社团,结果发现社团活动就是吃吃喝喝。第一次聚餐一直在玩真心话大冒险,问题多少会有点露骨,我才发现这种生活我并不适应,我还是更喜欢和熟悉的人一起玩,而不是去和不熟悉的人套近乎。

饭桌上有人问怎么学 Java,有人直言自己什么都不会。大家都很功利,都想从别人身上获得些什么,于是自己的姓名就成了名片,不过是通过真心话大冒险发给了每一个人。

吃完了才发现有高中校友,其实他说他是南京人,我就能猜到他是和我一个高中的。能来这里的南京人水平肯定不差,那么必然是同一个想法,可惜他貌似不是很想认识我,也许是因为研究生没能从这里逃出去。


医院那段时间有校友帮了我忙,就请他吃了顿饭,一起逛了逛大唐不夜城。说实话和老门东没啥区别,除了大了一些。但是去的时候街头有那种草台歌手,还是挺好的。

和校友聊了聊,感觉他的人生已经很明确了,毕业了先回老家大厂工作,然后用这个跳板去深圳更大的厂。感觉我和他的差别在于他已经决定好了用技术变现,我却还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去学那个东西去变现。

烂怂大雁塔

烂怂大雁塔


我的组里也吃了饭,感觉本科就没这么天天吃饭过。组很小,人很少,但感觉大家都是那种挺好的人,用善良可能太重了,就是那种很好的人,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校园里的那种大多数存在。甚至有次我在聊天群里开玩笑,都会有人问一句是不是真的,反而我有点怪不好意思的。

组里的活也很少,平常我也不需要在工位,导致我自己反而有了很多想法。想去实现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太混了,也许有这个想法,实现却因为能力不足,不实现又没办法提升能力,多少成了个死结了。

我多少也是网络大神,经常在现实与虚拟间的切换让我不知道自己在哪。现实和群聊和网络的差别太大,三者仿佛处在三个平行世界,一个躺平,一个激进,一个抱怨。但是又彼此进水不犯河水,只是给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去掉他原来的记忆,施加上新的记忆。

现在想想,单靠一个人的努力,在现如今的社会已经很难混下去了。这不是个讲究英雄主义的时代,而是讲背后势力的。你是什么小团体,就注定了你之后会走什么样的路,又回到了我之前说的,别人其实已经把路线给你规划好了,最终就是 boy helps boy,girl helps girl。

tree helps tree

tree helps tree


前几天有弹幕批评我的视频废话太多讲不清楚。虽然心里不好受,但多少还是认识到了一些东西。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,都只想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东西。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视频也不是很理解,当时的自己在想什么,现在的我已经不关心了,我只关心这个视频在讲什么。

想起以前喜欢看三毛在荷西去世前的文章,因为那时候的三毛很开心,生活也更加的和她本人独立。然而荷西去世后,更多的话语变成了她的悲伤。

我就不看她了。

所以作品最终必然是会脱离作者的。


其实刚开学那段时间还是很开心的,喜欢重拾一个人去图书馆读书的心情。可惜成年人不能改变,只能妥协。那么如果我不能改变,那么最终我也只会走向妥协。(这里我要点名一位高中同学,那个时候《刺杀骑士团长》刚出他就天天抱着看,害的我也好奇的去看了,虽然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)。

在脉脉上看到了一位南大学生的提问,问要不要看那些国外经典自学课程。评论区的大家都不是很看好,但确实也没错,真正的学习后才发现这些课真的只是用来学习的,并不能帮你找到你想找的工作。他们都是对的,也许这种理想主义一开始就不应该现世让世人憧憬。


我也不太清楚写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,但总感觉这段时间我的精神已经不属于我了,而是属于永远也刷不玩的B站视频。哪怕一个视频我已经看过了,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去看,就像嗜酒成瘾,也不是喝酒会很爽,只是不喝酒会难受罢了。

之前为了不吸新楼的甲醛,租了间房子,每天晚上去睡觉的时候都会感叹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倒霉。

也许还是因为逃离的不够快,才没能摆脱引力的追逐。

爸爸的花儿落了,我也不再是小孩子。


最后锐评一下我的关注数量。

基本上每个我关注的人我都能说出我为什么会关注他,我喜欢关注那些很少发动态的 up,因为我感觉这更像是关注了 up 这个人。

可惜只要时间在流逝,我就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。

关注的越多,最后遗忘的也会越多。正所谓游戏打的越菜,说明打的越好吧。